2016/05/04

尋・古 - 屏山文物徑(上)

元朗除了多食肆外, 其實也有很多值得遊覽的地方。除了接近大自然的南生圍外, 屏山文物徑就是一另欣賞香港歷史古蹟的好去處!

元朗屏山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 而屏山文物徑於1993年列入古物古蹟, 為香港首條文物徑, 位於坑尾村、坑頭村和上璋圍之間, 全長約1.6公里, 沿途約有十多個景點。文物徑內可以參觀到典型的中國傳統建築, 領略過往元朗的傳統面貌, 歷史風俗及圍村生活。大概只需花幾小時便可遊覽全程, 趁夏天未來臨前, 是了解香港本土傳統建築及文化的好時候!

這次遊覽的起點由天水圍西鐵站旁的聚星樓開始。

遊覽之前, 先到西鐵站旁的"天水圍圖書館"看看。這座外型非常摩登, 樓高8層的圖書館, 以石屎, 木屏風以及鏽鐵為主要建築材料, 有別於一般圖書館, 是繼銅鑼灣中央圖書館後, 面積第二大的公共圖書館。




內裡同樣是行走簡約風, 館內的中庭設計, 引進自然風, 玻璃幕牆將天然光帶到室內, 節約能源之餘, 更可在半戶外的自然環境下悠閒閱讀, 寧靜舒服, 總比對著電腦, 手機好千萬倍啊! 不用羨慕台灣的書店, 香港也有美好的閱讀環境呢! 與其用六百億來興建高鐵, 以換取所謂的經濟效益, 何不善用資源來建造多座這類型的公共圖書館, 令全民閱讀, 不致淪為文化沙漠!





欣賞完現代建築, 就走進傳統的中式文化!
有超過六百年歷史的聚星樓, 為香港現存最古老的塔, 並列為法定古蹟。原是原居民鄧氏家族的風水塔, 有七層之高, 呈六角形, 因風雨侵蝕, 被颱風催毀而剩下現存的三層。



聚星樓往村內走大概5-8分鐘, 就會到達另一古跡 - 社壇
社壇是村民供奉土地公的地方, 有數百年歷史, 用簡單的磚砌成,  沒有傳統的神像, 以石頭代表土地公。


接著經過 - "上璋圍"
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 是屏山文物徑內唯一的圍村。是鄧氏宗族聚居的地方, 亦因為仍有村民居住, 是私人物業, 所以是不對外開放。


穿過上璋圍, 走到"楊侯古廟"
相傳此古廟已有數百年歷史, 但確實修建日期就沒有記載。而古廟供奉的侯王, 相傳是宋末忠臣楊亮節。古廟結構簡單, 分別供奉侯王、土地和金花娘娘(主管生育的神靈)。




鄧氏宗祠及愈喬二公祠

鄧族為新界其中一個重要的宗族, 興建了多所傳統中式建築如祠堂, 廟宇, 書室及古塔等, 作為供奉祖先, 團聚族群及教育後人之用。其中鄧氏宗祠用作祭祖, 慶祝節日, 舉行各種儀式及父老子孫聚會等用途, 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



宗祠是三進兩院式的建築, 三進兩院即一座建築物內有三個由外至內相連的大廳, 中間有兩個庭院。第一進稱為前廳, 通常設有俗稱"擋中"的屏門。第二進的中廳, 通常用作宴會及議事之用。中廳柱身通常懸掛先賢的對聯, 橫樑則懸掛族中子弟的功名牌匾。








最後一進稱為後廳,為供奉先祖的地方。主樑及橫樑上都有精美的雕刻, 題材內容為寓意吉祥的瑞獸花鳥圖案, 反映昔日工匠的精湛技藝。






愈喬二公祠
同樣是三進兩院式的建築, 與鄧氏宗祠相連, 除用作祠堂外, 亦曾經是屏山各村子弟讀書的地方。






非常喜歡門上的五金, 用黃銅鑄造, 很有中國特式。自己都希望能給家中的門鎖換上這些傳統把手呢!





遊覽當日, 俗稱卜卜齋的"聖軒公家塾"並沒有對外開放。

古跡與村民很貼近, 幾乎融入他們生活中, 很實在。





參觀完鄧氏宗祠及愈喬二公祠, 本想到對面非常出名的"華嫂冰室", 歎個邪惡招牌菠蘿包, 可惜遇上是日休息。唯有光顧宗祠隔離, 村民所賣的粉麵和腸粉。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