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重遊古地, 店長貓雖已不在, 但人物場景通通都依舊, 食客仍門庭若市, 星期日晚為避開人潮與等位的風險, 提早晚飯時間到六點半。
店內仍舊燈火通明, 格局與一般舊式粉麵店無異, 速食與搭檯的文化也是平常事, 但乾淨程度就是做得蠻不錯, 起碼沒有舊式麵檔多種食材混合後的怪異氣味。
餐牌內容離不開是湯麵、撈麵跟淨食的選擇, 只要是選好有湯無湯跟不同食材的配搭就可以了, 最貴的三拼都不過$50, 價位貼近地區的消費。用餐期間, 不少食客前來外賣生雲吞和生水餃, 可惜是晚的胃口不是落於招牌身上。
當晚席上顧客還有外國人, 更發現原來麵店隱藏有英文版的餐牌, 令我恍然大悟這家老字號原來是很國際性, 外國男女依旅遊書上的推介來點餐, 好奇之下張開耳朵聽聽, 怎料是蝦籽湯麵類, 識食當然是叫精髓的撈麵啦, 這樣才不會對蝦籽造成浪費啊, 那本旅遊書真不識食呢, 哈哈! 那刻有股衝動想上前推介那正宗的推介呢。
自家製的醃蘿蔔, 似乎只有在舊式老麵店才會遇上的免費小食, 常客大多坐下後便自動自覺地打開玻璃樽蓋, 舀出方丁大小的醃蘿蔔, 那股酸勁打開樽蓋已一湧而出, 甜酸爽口集一身, 開胃無比又不嗆喉, 只不過不是人人都喜歡那酸勁, 老公就很抗拒, 只有欣賞的我舀幾粒來淺嚐而已。
幾乎每次到劉森記都會點的蝦籽麵, 因嚐過一次蝦籽湯麵, 蝦籽與湯頭混合, 要完全享受蝦籽就非要把湯全喝光不可, 否則就是浪費了, 所以那次之後就改投撈麵懷抱。
蝦子魚蛋魚片撈麵 $42
撈麵可選擇幼麵、米粉、河粉, 甚至加底, 撈麵最佳配搭當然是幼麵, 不排除有特別喜好的朋友, 不過百分之九十的食客都是選擇幼麵呢。
棕褐色的蝦籽加得不留手, 霸氣得幾乎把麵條也掩蓋, 相比其他食蝦籽麵的麵店更豪邁, 也就是我喜愛劉森記的地方之一。蝦籽經炒香的程序格外鮮香鹹香, 味道亦調配得宜, 入口沒有腥味, 細細粒的蝦籽不但點綴了整碟撈麵, 更是靈魂所在。
麵條與魚蛋魚片分開上, 麵條咬下很爽口又帶韌性, 全因是用上鴨蛋而製的竹昇麵。幼麵常常存在的強烈鹼水味, 這碗卻不明顯, 脫鹼的功夫顯然做得不錯。既然是撈麵, 附帶的水份不會過多, 與份量極多的蝦子撈勻後微微乾身, 有人會喜歡食一口麵呷一口湯, 但個人較喜歡灑上幾滴湯頭來滋潤一下, 令麵條黏得更多的蟹籽, 更易入口, 縱然麵條下藏有一、兩條菜心令濕度稍增。麵店昔日以手打竹昇麵而聞名, 但近年有傳已改用機器來造麵, 沒有去查證下的謠言, 這碗撈麵仍是我的心水選擇。
浸湯的魚蛋跟魚片爽口彈牙, 甘香可口, 是自家製還是來貨, 美味關係驅使我懶得去深究。湯頭更是香濃鮮甜, 加入不少韮黃點綴, 用足料的大地魚淆製, 油份並不多, 喝罷的味精反應不算太大, 亦因為不算大碗, 所以最後一滴不漏地喝光。
雖然劉森記以雲吞起家, 另外一碗卻沒有點上招牌的雲吞, 反而點了蝦子薑蔥黑柏葉撈麵 $42
當日最後一份的薑蔥牛柏葉幸好給我們點上。坊間常常吃到的牛栢葉是白色的, 劉森記賣的卻是黑色, 即代表沒有進行漂染加工的工序, 忠於原著的天然, 雖然牛柏葉本身味道不太有, 口感上卻十分爽脆可口, 加上豉油和薑蔥, 令鮮味香口上有所提升, 蘸上檯頭的辣椒醬, 味道更是刺激胃口過癮, 重點是幼切牛柏葉跟彈牙煙韌的麵條一起同食, 兩種不同的口感同時擁有, 所以深得老公歡心。
傳統麵食當然要配上一支玻璃樽裝的汽水才叫完滿吧。
有人說劉森記的麵條品質和湯頭味道跟從前有所改變, 但於人工水平追不上通脹的年頭, 麵店價格加幅仍處於低水平, 加上那份量保持超多的霸氣蝦籽, 其實沒有可埋怨的聲音了罷。
這間近半百年歷史的深水埗街坊老字號麵店, 面對深水埗不同平民美食的競爭氛圍下仍屹立不倒, 如今更發展到開設分店的局面, 一點一滴加起來的老實堅持, 也是承傳這家麵店一路走下去的支持, 令廣東麵食繼續發光發亮。
劉森記麵家
店址: 深水埗桂林街48號地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