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9

修煉 - 拉麵天王

西菁街食肆臨立, 最近還加入了一間新的拉麵店: 拉麵天王。 總店設於紅磡的本地薑, 今回殺入元朗開分店, 叫得天王, 當然會令人有所期待, 期盼有著過人之處站於食客立場, 懶理天王定平民, 過江龍定本地薑, 只要是用心煮出碗好麵, 就是食客心中的天王! 且看看有什麼能耐於元朗這市場分一杯羹。

店外掛了一個大紅燈籠, 紅掛布, 加上木格仔趟門, 甚有東瀛味道。 


星期六的中午需要排隊, 因為店內只有13,4個座位! 大概等了10分鐘就可入席。 店內一貫拉麵店格式, 長長的吧檯, 師傅於後面為食客準備, 而食客們則於前面列席而坐, 等待開餐。



水泥牆身加上開放式廚房內的紅色磚牆, 紅加灰的搶眼組合, 加上店內放了不少日式擺設, 甚有味道


2016/04/18

開心小聚 - 御名軒

與新相識的朋友, 一起用餐是最好不過的聯誼方法, 尤其是一起吃中菜, 大家圍在圓桌一起談天說地。 而這趟地點選擇了位於天后地鐵站對面, 以質量出名的“御名軒”。 


蜜汁叉燒 $98
先來一碟頭盤 - 蜜汁叉燒。 叉燒較瘦, 沒有太多脂肪, 注重健康的年代, 正合我心意。 縱然肥膏不多, 叉燒不單不韌, 爽口得來又帶點腍軟, 加上香甜蜜汁, 不錯的前菜。




咕嚕蝦球 $148
咕嚕肉食得多, 咕嚕蝦球比較少見。 用蝦球來做這道傳統菜式, 比豬肉來得更清爽。 炸漿不太厚身而且脆口, 酸酸甜甜的醬汁, 非常開胃。 配上常見的菠蘿, 青椒紅椒作配料, 味道不錯。




2016/04/16

伴菜出色 ﹣ 韓伴菜

作為人妻, 總不可以要老公餐餐都跟我在外頭吃, 總要有餐住家飯食才叫稱職呢! 自己的廚藝不是省油燈, 於是趁假期, 走到街市為準備一頓健康晚餐而戰。 

經過一間於又新街街市附近新開張的韓式小店, 白色的門面與左右隔離的老鋪相比, 形象頗為鮮明突出, 部分菜式照片於門外可略見一二, 可以看清合胃口才內進, 於街市作戰前的一人午餐, 就選定試試這間吧。


小店由幾位女士打理, 整潔乾淨, 以外賣形式為主, 不過另一邊亦設有小小吧檯以供堂食。 可是面對外面經過而探頭望望的街坊, 可能有些食客會感覺不太自在。


凍櫃內有不少韓式餐前小食, 全部都是小店自家醃製, 有常見的泡菜, 菠菜, 芽菜, 也有辣八爪魚, 甜薯仔跟甜黑豆也有, 選擇非常多, 每款分別設有三種大小及價錢。 期間見有不少顧客買回家作晚餐伴菜, 以後加餸可有多個選擇呢!



紫菜包飯用錫紙包著, 大大的一條, 不知長相是怎樣, 還是留待下次再試。


除了牆身的食物照片, 還有是日推介供選擇。


2016/04/13

另眼相看的水準 - 小炒皇

工作時候大多都會聽收音機收聽電台節目, 目的是為了分散工作上的壓力, 而近期於電台最常聽到的歌便是謝安琪的“山林道”, 雖然歌詞內容並非是說尖沙嘴的山林道, 光是見歌名感覺份外親切, 皆因公司就在山林道隔離呢!

午飯時間大多會走到山林道覓食, 貪其方便又多選擇, 由街頭到街尾, 由砂煲, 金鳳, 味一番, 平城, 井橋到老趙, 就連高流灣跟新聯威都去過, 差不多吃遍整條山林道! 唯獨其中一間新開的中菜 - 小炒皇未有食過, 只因公司大夥兒吃中菜午餐, 前後十多人都會走到白加士街的“軍記”。

每次經過"小炒皇"總會嗅到濃香的炒蒜味, 非常吸引, 於是趁晚上OT過後, 人不是太多時, 試試這間中菜館。 位於山林道街頭, 位置非常搶眼, 與砂煲並排, 大大個招牌相當易找。



職業病發作, 飯前總愛留意人家的裝潢, 飯店格局中國色彩甚濃, 尤其喜歡玻璃門上的一對銅把手, 如果換上富中國色彩的大木門, 霸氣度定必爆燈! 



2016/04/11

非一般坊間粥店可媲美 ﹣ 發記粥品

粥是香港其中一種傳統飲食, 吃粥的歷史已有數千年之久, 據說經常食粥, 有防病保健, 延年益壽的作用。 因為粥的質地稀軟清爽,一來可減輕消化器官的負荷, 二來有利於營養成分的吸收, 具有低消耗, 生津潤燥, 易消化等優點。

現今食粥不再是生病的時候才進食。 形形色色的粥品亦以不同姿態及配搭出現, 更發展至近來用粥來做蒸氣鍋底。 粥對於女生來說更是瘦身的好選擇。

潮濕又悶熱的天氣, 胃口不算好, 吃粥是最好選擇。 搬進元朗後, 經常光顧的是“發記”。


位於建業街的“發記腸粉粥品”是一間傳統粥麵店, 開設了多年, 主要提供地道粥品、炒麵和腸粉等。 其中以招牌煲仔粥最為馳名, 加上粥店用心做好每碗粥, 所以一路都深受食客歡迎, 經常都有不少食客於門外排隊等候。


有段時間, 粥店外設有摺檯, 坐於街頭食粥別有一番風味。 不過基於食環的麻煩條例, 已通通搬回室內了, 剩下的只是供食客等候時的椅子。


發記裝潢簡單, 切合一貫老字號的地道風格。 全店只有十多個位, 食客要坐到幾乎背對背, 幸好冷氣夠強勁, 不至食到汗流浹背。


2016/04/10

超值份量 - 紅蔥頭

星期六的朗豪坊, lunch過後多間食肆仍要等位。 努力逛街後的小花跟我都很肚餓, 於是走到更高層的餐廳看看, 門外看似不錯, 而且不用等位的紅蔥頭, 為爭取shopping時間, 就快快坐下。


餐廳佔地都很寬敞, 以水泥牆配搭木色餐檯餐椅, 行走簡約風, 席上以穿了制服, 應該是附近上班的食客居多(細看餐牌, 原來穿制服來食午餐及下午茶都享有9折!), 其次是年輕人。



兩點過後的餐牌選擇仍有很多, 非常肚餓的我們點了兩個特餐






特餐加$6多碗是日餐湯, 我們各加了一個。


2016/04/08

食得到的甜蜜浪漫Tiffany Blue - Scaredy Cat Ice Cream

色彩權威Pantone每年都會選出年度代表顏色,今年打破傳統地選了兩隻出來 - Rose Quartz 和 Serenity,簡單一點說即是粉紅色和粉藍色,於是時裝,彩妝,家品等都延伸這兩隻顏色蔓延到不同的產品上,就連甜品也湧現藍色雪糕來。

雖則藍色雪糕算不上是什麼新鮮事,在日本旅行時遇見的粉紅粉藍色雪糕何其多,香港的藍色雪糕亦由上年開始在Holly Brown,Initial Ice Cream Store, Check In Tokyo 等蔓延開來。

之前於IG見到Tiffany Blue的軟雪糕出現於元朗又新街,顏色非常夢幻,甜蜜又浪漫好吸引。晚餐吃過綿滑的滾粥後,需要一刻的清涼,剛巧雪糕店就在附近,於是順道嚐新去。


雪糕店面積雖小,只做外賣,亦吸引了不少食客光顧,尤以女生為多。除軟雪糕外,更有提供鮮果乳酪沙冰及曲奇夾雪糕等。




而軟雪糕是日口味: 海鹽白朱古力香檳提子乳酪兩種,更可選擇兩溝。原是為了Tiffany Blue衝著來,都是先嚐Tiffany Blue色的海鹽白朱古力吧。



之後選擇筒裝杯裝,雖然選擇杯裝可免費加一種topping,軟雪糕還是配窩夫筒食才是最滿足!加上新張期間,珍寶筒只售$23(原價$28),比迷你筒只貴$3! 你知點揀的!



老闆從雪糕機拉出三圈的藍色軟雪糕出來,當然是相機先吃!


第一啖入口,即時反應是雪糕車的雪糕味道!帶咸咸味道的雲尼拿味,相信是來自海鹽,雲尼拿味沒預期中香濃,不過質感頗滑,但乳脂比例亦較一般多,感覺有點厚身和膩口,而且溶化的速度亦很快。反而白朱古力的味道早已給海鹽咸味搶去,可幸是雪糕甜度屬適中。


窩夫筒保持到脆口感,但沒太有牛油的香味。整體一般,亦只怪我一廂情願地以為Tiffany Blue的雪糕會是似波子汽水的味道吧!


起初以為顏色是加入人工色素的化學物做出來,後來小店解釋是以法國藍雲尼拿油調製,所以做到Tiffany Blue的顏色出來。不過對這方面的認知不多,不容易分辨真是來自天然原味還是加工的口味,然而那獨特又甜蜜浪漫的Tiffany Blue 色調,最後重點落於FB/IG上呃like的動作已而。

有著叫人回味的魔力 - Tokyo milk cheese factory

到過東京旅行的朋友, 一定對Tokyo milk cheese factory 這必買人氣手信品牌不會感陌生。 手信列除了香蕉蛋糕外, 這家的牛奶芝士曲奇就是最受歡迎, 之前更選為十大手信之一。

創立於2011年的Tokyo milk cheese factory, 以北海道牛奶結合歐洲各地的食材, 把新舊融合造出各種美味甜點。

之前更進註香港, 開設全球首間海外分店。 繼於西貢和上環開店後, 選擇於屯門開設第三間分店。 落地短短幾個月就能開三間分店 (未計之前已完結的Hysan Place pop up store), 受歡迎程度可見一二。 除此之外更加承繼日本營銷手法-“期間限定”, 於屯門店售賣全球獨家的抹茶芝士餅!

雖然選址是偏遠的屯門區, 不過分店就是近在咫尺, 對於居住屯門元朗的嘴饞人簡直是喜訊, 不用長途跋涉就可以品嚐到! 分店同樣以pop up store形式空降於屯門市廣場中央大電視下, 位置非常易找, 更與Paul Lafayet為伍。


光亮亮的標誌性牛頭logo很可愛, 令人更易認出。


屯門店與其他分店售賣的是一樣, 除了人氣“海鹽芝士曲奇”和“蜂蜜芝士曲奇”外, 還有"牛奶芝士餅"跟"艾登芝士蛋糕", 當然不少得期間限定的"抹茶芝士餅", 唯獨番茄芝士曲奇仍然欠奉 。